劉凱申創辦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

劉凱申,一九四五年三月十八日生於河南開封,祖籍河南省澠池縣。一九五七年進入臺灣省立台中第一中學初中部,三年期間成績穩居前三名內,擔任班長或副班長之職,領導才華,初試鋒芒。一九六〇年以優異成績免試直升高中部。一九六三年放棄免試保送直升成功大學工學院之資格,改考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就讀,對人類及其它動物之行爲尤感興趣;課餘之暇,有感社會風氣之敗壞,乃邀集多位同學成立「新希望」社團,出版刊物,並串聯其他多所高等院校,冀望由青年學子共同努力,得以稍能補救日益頹廢之人心,因忤逆當道,刊物遭禁。一九六四年與多位同學共同與新生報合作,編輯《中學生周刊》,向中學生介紹有關理工醫農方面之入門知識,以期稍能補救「升學領導考試,考試領導教學」之弊端,爲而後創辦《科學月刊》奠定了基礎。一九六五年創辦《志譯社》,擔任社長,號召各科系同學將美國《Time》等雜誌出版之多種高水準科普作品翻譯成中文,促進現代社會的科學啓蒙。

一九六七年在國立臺灣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旋奉召赴鳳山之陸軍官校擔任教官,一年後退伍繼續在台大心理系攻讀碩士;同年參與創辦通俗科普讀物《科學月刊》並出任社長,旨在提升社會的科學知識水準,迄今已成爲獲得各種獎項最多之高水準科普讀物。一九七〇年獲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國立臺灣大學擔任心理學系講師,同年考取德國政府之全額公費獎學金,赴德國Duesseldorf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一九七一年成爲該校心理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七五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在該校擔任助理教授。一九七六年在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擔任副教授。一九八二年獲得洛杉磯加州大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碩士和生物統計學公共衛生碩士,一九七九年到八二年期間,他還是洛杉磯加州大學進行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博士後研究。一九八二年在加州洛杉磯縣衛生部傳染病部門擔任流行病分析專家,他生前是加州衛生部環境健康實驗室流行病專家。由於劉凱申在自己工作和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生前還被聘爲美國環保署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劉凱申熱愛中國文化,興趣十分廣泛,除了工作研究的領域,他還一直對優生優育、幼稚教育、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領域投注了大量的心血,並發表了專著,有獨特的建樹。

長期以來,劉凱申一直關心中華民族的前途和中國大陸的民主事業,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他在舊金山灣區發起成立了「民運服務中心」,幫助六四受害者家屬以及流亡美國的大陸民運人士。一九九〇年成立了從事大陸民主化研究的智庫性質的組織--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劉凱申爲基金會設定的目標是:推動中國大陸的憲政民主運動。十多年來,在劉凱申的領導組織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邀集海內外中國問題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先後舉辦過「新經濟、新政治、新憲法」、未來國家憲政結構與統一模式、中國人權研究、國際華語廣播研討會、文革三十周年、中國的政黨政治研討會、中國鄉村選舉與地方自治、全球化暨兩岸與中國問題研討會等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尤其是在多次憲政研討會的基礎上,擬定出一部《中華聯邦憲法(草案)》,明確提出了以帶有邦聯色彩的聯邦制統一中國的構想。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還主辦了專對大陸廣播的「中國之音」電臺,成立當年開始廣播至今;近年來又推出網路電子周刊《議報》;從二〇〇〇年開始,基金會並每年舉辦「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活動,爲包括大陸各族裔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青年領袖提供學習機會,促進族裔和諧;此外,基金會還出版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系列叢書」。作爲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的創辦人和董事長,劉凱申爲此作出了極其特殊的貢獻。

劉凱申一九七〇年與何芳蓮結婚,育有兩子,長子維中,次男維華。

二〇〇二年一月九日,劉凱申逝世於美國舊金山灣區柏克萊市,得年五十有六。

劉凱申專業研究成果: www.cal-iaq.org/CV/CV_liu.htm

凱申精神永存我心

嚴家祺

一月十日上午,張偉國從舊金山來電話,說劉凱申先生突然去世。我聽到後簡直不敢相信。那麽年輕,那麽健康,那麽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怎麽會去世呢?我與劉凱申認識已十年了,我們兩人與張偉國還一同去洛杉磯拜會過達賴喇嘛,前幾天還收到他寄來的一張賀年卡,我不明白,他怎麽會去世呢?他去世那麽突然,更增加了我的悲痛。

劉凱申先生是環保專家,在加州衛生廳工作,也是美國環保署科學顧問會委員。他也是美國「二十一中國基金會」前會長、現任董事長。在他當會長時,他與張偉國、楊建利等人一起組織了「聯邦中國憲法草案」的兩次研討會,一次一九九三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召開,另一次一九九四年在舊金山召開。會議參加者有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歐美的憲法、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專家、學者。經過這兩次會議,終於草擬了一個《聯邦中國憲法建議性草案》。在檀香山會議期間,他在談到「邦聯」、「聯邦」時說:「如何將兩岸關係逐步調整至合理而又能爲雙方接受的程度,同時將這種關係條文契約化,是臺灣的大陸政策,大陸的臺灣政策最主要的核心部分。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成立國協、邦聯或聯邦,都是各個階段可能採取的方案。」在舊金山召開研討會進一步修改「聯邦中國憲法草案」期間,他還寫過一篇討論《中國走向聯邦制的可能性》的長文,刊登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主辦的《中國憲政》研究通訊第3期和第4期上。

劉凱申是臺灣人,但他給我和許多人的感覺,他是大陸人,他的言談中沒有狹隘的地方主義的味道,他胸襟開闊,既熱愛臺灣,又熱愛整個中國。他早入籍美國,但他的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他身上的基因是中國人的基因,他關心美國,同時關心中國的現狀和前途。所以,他在主持「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期間,就中國問題,卓有成效地主辦了多次研討會。

我與劉凱申先生相處時間,發現他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他不求利,也不求名,我覺得他追求的是「意義」,他認爲有「意義」的事,就認真地、負責地去做,這就是「凱申精神」。

劉凱申先生去世了,借此機會向他的家屬表示沈痛哀悼。劉凱申先生的形象、他的精神將永存我心,也將永存他衆多親友心中。

2001年1月12日紐約原載《議報》

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會長蔣亨蘭致劉凱申家屬信

凱申先生夫人暨公子:

凱申先生生前一直關心、支援並積極投入中國的教育、環保和民主運動。十多年來,他也一直是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的忠實支持者,是我們尊敬的一位好朋友!作爲一名心憂天下的知識份子,凱申先生表現出對自己同胞特有的人文關懷和道德風範,處處與人爲善,時時助人爲樂,他的言行和貢獻已成爲今天海外華僑作楷模。

茲定於今年舉行第十六屆“傑出民主人士”頒獎典禮之際,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將向劉凱申家屬頒發感謝狀,以表彰劉凱申先生“功在民主,風範永存”,敬請夫人和公子撥冗出席爲盼。

專此,

敬禮

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會長蔣亨蘭2002年4月25日

頒獎典禮時間:5月4日下午5:30 地點:舊金山中國城花園角假日旅館